云的抗日_第9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83节 (第2/4页)

英机搭上反战联盟这一做法,冈村宁次就有一百二十个鄙视他的理由。他冷冷的说:“情非得已的话,我不排除这种做法。”

    ??东条浩二继续皮笑肉不笑,说:“阁下,我倒有个建议!”

    ??岗村冷冷的看着他。

    ??“底层民众之所以不信任,不过是因为不相信军部的承诺而已。那么,为什么不学李斯变法呢?”

    ??“千金买马骨?”

    ??“是的!”

    ??岗村看着他,忽然觉得,东条浩二似乎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了。

    ??第3296章 主义

    ??欧阳云所在的那个时空曾流传着这样的话,即:工作在美国、吃在中国、住在英国、娶在日本、偷腥在法国……嗯嗯,即使欧阳云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有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能娶个日本老婆,那真是极好的。那么问题来了,日本老婆或者说日本女人究竟好在何处?美丽温顺顾家?这些其实都是假的,最关键一点在于日本女人的忍耐力。所以,纵观整个二战历史,虽说德国人也有过在女性问题上的不光彩的记录,但是像日本人这样直接将自家国家的女人弄进军营,并且堂而皇之的冠以慰安妇名义的,绝逼独此一家。颇值得探究的是,直到欧阳云穿越的时候,慰安妇的受害人群,中韩乃至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都有出来向日本政府讨个说法,但是日本的那些受害者,却自始至终没有发出过哪怕一丁点声音。这说明什么?也许有人要说这是因为日本政府高压得好,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不也说明了日本女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么?这也许正是冈村宁次那么爽快的答应提供一批女战士充实女子志愿军的原因之一。因为换别的国家也许还要担心放这么多女人出去,等她们从战场上上归来之后会不会给政局甚至国家体制带来影响,但是在日本,即便冈村宁次为首的“亲中内阁”早就有了“像狗一样卑微的活着”的觉悟,却也不会担心放出去的女人能够对他们的统治地位产生一丁点的影响。别问为什么,冈村宁次他们就是有这样的自信。

    ??日本人也许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但是,他们绝逼是最识时务的。所以那个时空,日本人才能在战败后不久就立刻傍上美国的大腿以换取经济上的腾飞。而现在,尽管中国还没有彻底击败其,但是在意识到两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后,冈村宁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才会以最快的速度来响应中国政府私底下的要求。

    ??因为东条浩二的建议,冈村内阁征召女兵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十倍不止。相关情报很快就送到欧阳云案头,在翻阅过后,即使之前已经预感到从日本征召女兵不会有太多麻烦,欧阳云还是被吓到了。

    ??情报是木剑蝶亲自送过来的,或许是因为一直从事地下工作,每天都和阴谋诡计打交道的缘故,木剑蝶对这份情报并不是很敏感。所以,欧阳云的表情变化落在他眼中,便让他赶到有点费解:“小长官,有哪里不对吗?”

    ??“我没看错吧?一升米?仅仅一升米就让征召速度提高了十倍不止。”

    ??是的,冈村宁次仅仅用了几万升的米,就换得了大量合格女兵。情报上还说,因为日本女性表现出了极高的参军热情,冈村内阁正在进行磋商以考虑向联合国提请增加部队额度的问题。

    ??“小长官,早在两年前,日本国内就已经出现了饥荒,而现在,其国内的饥荒已经非常的严重,所以虽然只是一升米,以日本女人的能力,也许就能让家里多一个人活下去……”木剑蝶轻声的说。

    ??欧阳云这段时间的注意力都在欧洲和北美,很少关注到日本,闻言心中一动,然后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一个女权主义的日本,符合我们的利益吗?”他问。

    ??“那要看能否废除日本的国本——论对天皇的死忠,日本女人比之日本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木剑蝶说。

    ??“这件事不急,慢慢来。我原来的计划,是让所有日本人最少为我们打上一百年的工。现在么,看在冈村宁次这么识相的份上,就改为五十年吧!联邦制,你觉得联邦制怎么样?日本军界从来都有萨摩藩和长州藩之分。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以后的日本的经济还有外交,乃至其它各个方面,我以为都可以出现藩属之争嘛……”

    ??木剑蝶听得眼前一亮,斟酌一番说:“您的意思,是让日本进入另一种形式的所谓战国时期?”

    ??日本的战国时期,如果知晓中国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都会以为是一个笑话。日本的战国时期,一个占有几十万亩地,拥有军队不过几百人的就敢自比诸侯了。而一些所谓影响日本历史进程的合战,规模也不过几万人而已,且其中职业军队绝逼没有过万的,比之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些会战,那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你这么理解也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操作!”

    ??欧阳云让日本女人加入女子志愿军,并且愿意以减免日本战争赔偿为条件,动机肯定不纯。美国的太太革命是毒药啊,吃了一口就戒不掉了。只是相比西方,因为日本特殊的国情,欧阳云虽有心借女子志愿军来搞乱日本国内传承几千年的政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